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,我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,博物馆数量稳步增长,类型丰富、主体多元、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。2025年暑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3.04亿人次,较2024年暑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(2.96亿人次)增加了796万,同比增长2.6%,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江苏2635万人次、山东2483万人次、北京1993万人次、浙江1991万人次、广东1880万人次。
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的重要阵地,近年来愈发受到民众的青睐。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暑期走进博物馆,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,汲取知识养分。今年暑期的高客流量便是这一趋势的有力证明,观众数量的显著增长,不仅反映出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,也彰显出民众对文化生活品质追求的持续升级。
在今年暑期,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丰富多彩的展览与活动。从珍贵文物的专题展,到互动体验式的文化活动,从线上线下结合的数字化展示,到面向不同年龄层的教育课程,博物馆通过创新形式,不断拓展服务边界,吸引了不同年龄段、不同背景的观众前来参与。例如,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等技术,让古老文物“活”起来,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参观体验,极大地提升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和趣味性。
值得一提的是,8月17日,上海博物馆“金字塔之巅:古埃及文明大展”正式闭幕。展览闭幕前的最后一周,在此前已经加开夜场基础上,上博连续开放7天168小时,推出每晚3000张从22点到次日6点的午夜场票。长达13个月的展期、277万观众人次、文创产品销售总量超300万件……古埃及文明大展创下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的世界纪录,更带动了周边商业、酒店、旅游、演出等消费增长。
此外,博物馆之间的联动与合作也进一步丰富了观众的选择。跨地区、跨类型的巡回展览,使更多观众有机会欣赏到平时难以见到的珍贵藏品,促进了文化资源的共享与流通。这种协同发展的模式,不仅为博物馆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多元、优质的文化盛宴。
展望未来,国家文物局表示将继续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,鼓励博物馆在展览策划、教育推广、科技创新等方面持续探索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,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公众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殿堂。